欢迎进入莆田二十四中学网站! 今天是:
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莆田二十四中 >> 教学运行 >> 教研活动 >> 正文 >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

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

发布时间:2021-12-15 浏览次数:


莆田第二十四中学   张智课  

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中心环节,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。新课改的实践在于课堂,课堂教学模式是其重要的体现,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,课堂教学模式也日益破旧出新,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打破,为了实现新课改,我在尝试了一系列大家“行之有效”的新模式,从中得出了我个人的教学见解。

一、 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提高课堂效率

  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,学的是“开拓的、有适应性的、自觉的、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”。只有当我们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主体来看待,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,鼓励他们自主性、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,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中的潜在创造性品质。教学松成因素中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,是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,教师应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服务者、引导者。何时在实际教学中,讲授式教学法依然霸占着课堂,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,教学效果差。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,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,这就要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唱“独角戏”现象,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让学生自已探讨、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,给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建立一个较好的平台。为了更好提高课堂效率,采用“自主学习”“合作探究”“情景设计”“多媒体教学”等多种教学方式,在教学中由浅入深,层层设疑,使学生在阅读、思考的基础上回答问题,教师起引导和点拨,最后正确答案从学生口中得出,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也把“一堂课”变成从从参与或交流的活动,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。这一点,正如培根所说:知识可以成为垃圾,但学会了思考就等于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。伟大的爱因斯坦在晚年透露他成功的秘密时,揭示了同样的看法:思考是一切成功的源头。这样学生不仅要面对理性思考,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,使课堂成为民主开放的课堂,成为体验、参与、思考、探究、合作的活动场所。

   如上高中历史必修一《改革开放》这一课前,可先放歌曲“春天的故事”,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里人物、背景,及最早改革开放地方,从而引导学生思考,调动学习的主动性,活跃课堂教学的良好气氛,以提高教学效果。当然,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有各自的短长,任何一种课型的教法也不是单一和僵化的,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视教材、学生情况,灵活机动,合理使用每一种教学方法,从而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。

二、 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教学效果

孔子就特别注重这种快乐教学原则,他告诉我们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如要教学缺少趣味性,就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,从而导致学生“厌学”,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。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兴趣,才能提高教学效果。

如课前“历史上的今天”富有历史教学特色,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,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一个小环节,学生马上进入角色。俗话说“好开始是成功的一半”。也可通过奖励法,积分法、等调动学生的兴趣,主动地去思考、学习。喜新是人共同心理,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心理特征,所以要刻意求新,化被动为主动,增强趣味性。孔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明了学与思的关系,读书和思维这二者是紧密相连、不可分割的。所以还要通过创设情境,通过设疑、解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学起于思,思源于疑。孔子就特别注重这种快乐教学原则,他告诉我们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比如:丰富历史图片、文字资料、音像资料等材料,只要教师会运用,就可以重现一定的历史情景,让学生感受历史、体验历史,这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。

当然也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,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,如通过写小论文比赛,调动学习学习兴趣,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以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。通过“一站到底”,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又可去收集信息和丰富的学习知识。

总之,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通过课外及课内逐步培养起来的,是教师对教学研究和自身能力的体现,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。

三、   走进学生的心灵,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

要促进学生长足发展,从内心去鼓励学生,要从课内外走进学生的心灵,真正从内心触动学生,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。因此,科学的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,使教学活动的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起来,提高课堂的效益。正如苏霍林斯基说:“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,就急于传授知识,那和,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,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。”多表扬,表扬要具体,从细心处关心学生,给他们于信心。当然,也可先抑后扬,可以是否定过过动肯定现在,比如,某一学生平时不发言,而那天突然发言,你可以说他的发言有独特见解,激发学生的自信心。可见,要使课堂有“人情味”,充满活力,师生之间建立纯洁的情感联系至关重要,学生只有“亲其道”,才能“信其行”。所以就要求教师多了解学生,关心学生,做学生的知心朋友,关注其健康成长,耐心去解答他们问题,听其他们的意见,以获取学生信任,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,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。

总之,我想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,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有效方法很多,教无定法,教学是一门科学,更是一门艺术,只要认真钻研教材,在备课同时,多关注学生,备方法,在今后教学中随时发现和纠正对历史教学的偏差和失误,就一定能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。